人工智能

路德會救主學校2025講座

數位素養新使命:路德會救主學校資訊素養實踐全記錄

【開幕:深水埗的數位挑戰】 (禮堂投影「黃金電腦商場」實景地圖,霓虹招牌轉為數據流) 「同學們,當WhatsApp流傳『政府派$8000電子券』假消息時,如何像偵探般拆解真相?」——Witernet顧問以真實案例揭幕,點燃全場對抗資訊污染的戰役。 【三大核心:資訊素養實戰工具】 🔍 工具1:假資訊三層濾網 實戰演練:破解「遷校謠言」 科學心法: 「假資訊必現三破綻:❶ 缺乏可驗證來源❷ 煽動對立情緒❸ 隱藏利益陷阱」實測:拆解海外升學騙局用時從15分→2分鐘 🛡️ 工具2:數據隱私防衛守則 震撼實驗: 校園防衛守則: 風險領域 防禦策略 社交帳號安全 不用真實頭像註冊高風險平台 內容創建倫理 禁製深度偽造名人影片 數位身心健康 每日強制離線休息3小時 🚦… Read More »數位素養新使命:路德會救主學校資訊素養實踐全記錄

人工智能客戶服務

全天候AI客服機械人:效率與溫度的拉鋸戰

香港服務革命的雙面透視 【破題:維港不眠的數據燈火】 當凌晨三點的茶餐廳鐵閘落下,香港某個銀行的AI客服正同時處理142宗查詢;颱風襲港的午夜,八達通App機械人10秒解決遺失卡申報。據金管局2025年報告,全港78%金融機構部署24×7 AI客服,效率提升的歡呼聲中,卻夾雜阿婆在電話裡怒吼:「我要真人!真人啊!」 【優勢篇:永不疲倦的服務引擎】 ✅ 效率風暴:秒級響應的服務革命 香港銀行引導入AI後,電話等待時間從22分鐘→19秒 南亞裔客戶輸入烏都語:「Zomato refund?」AI即時轉粵語:「您查詢Zomato退款事宜,請提供訂單號碼」 ✅ 成本黑洞的終結者 成本項 傳統客服中心 AI客服系統 降幅 人力薪資 $3.8萬/人月 $0.9萬/月維護 ↓74% 培訓支出 $120萬/年 模型迭代$40萬 ↓67% 錯漏賠償… Read More »全天候AI客服機械人:效率與溫度的拉鋸戰

AI批改作文:教育革命的雙面刃

AI批改作文:教育革命的雙面刃

效率與人文的香港教育實戰剖析 【破題:從紅筆到算法】 當香港中學的中文和英文科教師每週需批改100-200篇作文,而AI系統能在10秒內完成結構分析,香港教育界正迎來史上最顛覆的技術革命。據教大2025年研究顯示,全港已有約30-40%中學採用AI輔助批改,但爭議如維港濃霧般瀰漫:這究竟是解放教師的曙光,還是扼殺創意的鐵幕? 【優勢篇:AI批改的三道光】 ✅ 效率革命:即時反饋的學習閉環某中學實測顯示,學生在銜接詞運用錯誤率兩週內↓32% ✅ 客觀標尺:破除主觀評分魔咒 ✅ 個性化學習引擎 當AI偵測學生慣用「然後」銜接,自動生成:「試替換:『豈料』『孰知』『未幾』」有中學實驗班議論文深度提升27% 【隱憂篇:AI批改的三重陰影】 ⚠️ 人文感知的致命盲區 學生描寫「阿婆在廟街賣砵仔糕的孤影」,AI批註:「『孤影』用詞抽象,建議改『獨自』」機械化抹殺文學美感

塘尾道官立小學2025學生講座

AI海嘯下的香港新生代:塘尾道小學的智能啟蒙之旅

【未來衝擊全景圖:香港學生站在轉折點】 「同學們,你正在用的數學公式,可能在你畢業時已成『古董技能』——運輸署數據:無人駕駛將使駕照考試報名人數↓52%金管局模型:銀行櫃員崗位5年內消失41%但同時,AI倫理審查師、人機協作創意總監等新職缺暴漲300%!」 衝擊實測: 現場掃描學生畫作 → AI 10秒生成《賽博廟街》概念圖震撼教育:「不是取代你們,而是逼問:你的不可替代性在哪?」 【三大決勝戰場:未來人才生存法則】 ⚔️ 戰場1:人機思維博弈力(Critical AI Literacy) 案例:深水埗電子街AI監控爭議 生存技能:掌握「三層質詢法」1️⃣ 數據來源可信度(例:食環署公開數據庫>商業機構報告)2️⃣ 算法黑箱透明度(要求開發者說明決策邏輯)3️⃣ 社會影響預判(用「倫理三色燈」評估風險) 🎨 戰場2:感性創造護城河(Emotional Creativity) 對決實驗:塘小生 vs 生成式AI 創作項目 學生作品優勢… Read More »AI海嘯下的香港新生代:塘尾道小學的智能啟蒙之旅

青松侯寶垣中學2025講座

青松下的AI革命:做駕馭智能時代的破風者

【開篇:從屯門海岸看智能浪潮】 「各位青松人早晨!我係Witernet嘅AI工程師林思源。今日唔講深奧演算法,而係同你哋探討——點解AI好似屯門海風,你擋不住佢,但可以學識揚帆駕馭?」 (大屏幕定格學生日常三場景:智能手環記錄步數 / 八達通嘟早餐 / ChatGPT查功課)靈魂拷問:「舉手投票!覺得呢啲『智能』好勁嘅同學?(90%舉手)知道AlphaGo自學圍棋打敗人類嗰陣,其實冇人教過佢規則嘅同學?(15%)」 顛覆認知: 【第一幕:智能本質——松柏如何煉成AI韌性?】 🔍 迷思破解:Smart ≠ Intelligent 「你哋學校嘅人臉閘機,認到林校長就開門——但換件外套就失靈?因為佢只執行工程師 預設嘅100種特徵比對,而真正嘅AI如AlphaFold,係從 零自學 蛋白質摺疊法則,顛覆生物醫學!」 🌱 青松啟示錄:適應力才是終極智能 「呢啲冇大腦嘅黏菌,點解搵到迷宮最短路徑?關鍵在 分布式適應力!而家港大團隊正用同樣原理,幫屯門公路設計 AI疏導系統——當青田路突然塞車,AI會即時教車輛 像黏菌一樣分流,唔使工程師熬夜改程式!」 ⚖️ 人類… Read More »青松下的AI革命:做駕馭智能時代的破風者

賽馬會官立中學2025講座

AI超能學堂進校園:賽馬會官立中學的智能啟蒙之旅講座回顧

一、開場:AI不是科幻片,它正在改變你的日常 「同學們早晨!我係Witernet嘅AI工程師陳知行。今日唔講複雜嘅程式碼,而係同你哋拆解——點解你手機裏嘅AI,同《奧本海默》入面嘅核彈一樣,既係武器,亦係工具?」 關鍵問題: 「舉手投票!覺得八達通『好智能』嘅同學請舉手⋯⋯(約80%舉手)覺得AlphaGo打敗世界棋王先算真智能嘅同學?(僅30%)」 真相揭穿: 「真相係:你每日用嘅『智能』裝置,90%成都係 Smart(靈巧)而非 True Intelligence(真智能)!冷氣自動調溫?→ 預設程式執行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創作小說?→ 統計概率生成文本文案真智能嘅核心,係『自主適應未知的問題』!」 二、香港實戰:AI如何重塑我哋嘅城市與校園 ▶ 案例1:港鐵嘅AI大腦點解少咗故障? 「2024年港鐵故障率降37%,關鍵在於 自適應算法(Adaptive Algorithm)——當紅磡站突然多人,AI唔使工程師改程式,自己即時加密班次,呢種『動態學習』先叫真智能!」 ▶ 案例2:你嘅功課幫手,可能係倫理陷阱 「一些香港中學嘅同學用AI分析錯題,生成專屬練習,節省50%溫書時間;但另一邊廂,有中四生用AI生成生物報告,被揭發數據造假——AI是萬能工具定兇器?取決於你嘅學術誠信和態度!」 ▶ 案例3:AI藝術家攻陷香港校際賽 「一些首奪冠音樂作品,係用 生成式音樂模型 創作。但評審點知唔係抄襲?→… Read More »AI超能學堂進校園:賽馬會官立中學的智能啟蒙之旅講座回顧

Agentic AI explained & building blocks

人工智能代理(Agentic AI):定義與核心建構模塊

在人工智能(AI)的進化長河中,人工智能代理(Agentic AI) 正掀起一場從「被動工具」邁向「主動執行者」的典範轉移。其本質是實現「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的技術框架——透過感知、決策、行動與學習的整合,使系統能在動態環境中自主追求目標,成為人類的數位代理實體(Digital Agent)。理解其定義與核心建構模塊,是掌握AI未來發展的關鍵。 人工智能代理的核心特質 與傳統「工具型AI」(如分類模型)或「分析型AI」(如推薦系統)相比,人工智能代理具備以下革命性特質: 人工智能代理的五大建構模塊 實現真正的代理行為,需整合以下核心模塊協同運作: 模塊一:認知中樞(LLM/多模態模型) 模塊二:代理規劃與決策引擎 模塊三:代理記憶系統

青年學院講座2025

駕馭AI科技浪潮的核心能力——VTC青年學院講座

當生成式AI以雷霆之勢重塑產業與職場,年輕世代如何不被浪潮淹沒,反成衝浪高手?我司Witernet Limited為香港VTC青年學院舉辦「駕馭AI科技浪潮的核心能力」專題講座,由Witernet Limited數位轉型專家主講,講座直指核心: 「AI不是取代人類的對手,而是放大能力的槓桿——成敗關鍵,在於你是否擁有『人機共生』的核心素養。」 以下為這場思維激盪的精華回顧,揭曉青年世代必備的AI時代生存與制勝法則。 第一幕:AI革命下的職場新地圖——挑戰與機遇並存 主講人以香港最新數據破題:全港78%企業已導入AI工具,從金融風控、零售預測到工程設計。然而,機遇背後潛藏三大顛覆性挑戰: 「未來十年消失的不是工作,而是『不具備AI協作能力』的勞動者。」 主講人的警示引發全場深思。 第二幕:四大核心能力——青年學子的AI時代護身鎧甲 講座提出「AI時代能力鑽石模型」,將抽象素養轉化為可訓練的實戰技能: 💎 能力一:批判性數位識讀(Critical Digital Literacy) 💎 能力二:數據素養與隱私駕馭力(Data Intelligence Mastery) 💎 能力三:人機協作創意賦能(Human-AI Co-Creation)

展亮中心2025講座回顧

展亮中心講座回顧:AI時代資訊科技素養駕馭智能浪潮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資訊科技素養」的內涵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近日,一場以「AI時代資訊科技素養」為題的深度講座,面對眾多教育工作者、家長及學生參與。講座由Witernet Limited數位素養專家主講,深入探討了在AI無所不在的時代,我們亟需具備哪些超越傳統認知的核心素養,才能在享受科技紅利的同時,保護自身、明辨是非並創造價值。 超越「會用工具」:AI時代素養的重新定義 講座開宗明義指出,傳統的資訊科技素養聚焦於「操作技能」(如使用文書軟體、上網搜尋),但在AI時代,這遠遠不足夠。李教授強調:「當AI能幫我們寫報告、生成程式碼、甚至創作藝術品時,素養的核心必須從『操作機器』,升級為『駕馭智能、明辨真偽、善用工具、恪守倫理』的綜合能力。」這是一場從「技術使用者」邁向「科技決策者」的認知躍遷。 AI時代資訊科技素養的四大核心支柱 我司講者系統性地闡述了構成新時代素養的四大關鍵支柱: 1.批判性思維與數位識讀能力(Critical Digital Literacy):挑戰: AI生成內容(文字、圖像、影音)真假難辨,演算法推送形成「資訊繭房」,錯誤資訊(假新聞)、偏見內容甚至深度偽造(Deepfake)充斥網絡。核心素養:「溯源」習慣: 面對資訊(尤其是AI生成或網路熱傳內容),首要問「來源為何?」、「證據何在?」。學會查驗原始資料、作者背景和發布平台的可信度。識別AI「幻覺」與偏見: 理解當前AI技術可能產生看似合理實則錯誤的「幻覺」(Hallucination),並意識到訓練資料可能導致AI輸出帶有社會、文化或種族偏見。破解「濾泡效應」: 主動尋求多元觀點,避免只接收演算法推薦的單一立場資訊。運用進階搜尋技巧,跨越資訊屏障。驗證「眼見不為實」: 對驚人圖片或影片保持警惕,學習使用反向圖片搜尋、查核工具(如事實查核機構網站)辨識深度偽造或篡改內容。 2.數據素養與隱私保護意識(Data Literacy & Privacy Awareness):挑戰: AI的基石是「數據」。個人一舉一動皆產生數據,被廣泛收集、分析甚至交易,隱私洩露與數據濫用風險劇增。核心素養:理解數據價值與風險: 認識個人數據(位置、瀏覽紀錄、生物特徵、社交關係等)的敏感性及其被使用的潛在方式(精準廣告、信用評分、甚至歧視)。實踐「數據最小化」原則: 養成習慣,審慎思考每個應用程式、服務索取的權限是否必要(例如,一個手電筒APP需要讀取通訊錄嗎?)。非必要,不提供。讀懂(或學會尋求協助解讀)隱私條款與設定: 不畏懼冗長條文,重點關注「收集哪些數據」、「如何使用」、「與誰分享」、「如何刪除」等關鍵項目。善用設備及服務內的隱私設定控制面板。安全習慣養成: 使用高強度且獨特的密碼、啟用雙重驗證(2FA)、定期更新軟體、謹慎使用公共Wi-Fi。 3.人機協作與創意賦能(Human-AI… Read More »展亮中心講座回顧:AI時代資訊科技素養駕馭智能浪潮的能力

福德學校2025講座

福德學校講座精彩回顧:小學生於AI時代的生存之道

福德學校禮堂座無虛席,一場以「福德學校講座精彩回顧:小學生於AI時代的生存之道」為主題的專題講座,為福德學校的老師及高年級同學揭開了人工智慧(AI)時代的保護傘。本次講座特邀Witernet Limited的資深導師伍智峰先生主講,旨在提升同學在AI浪潮中保護自己、善用科技的意識與能力。 AI無處不在:新時代的雙面刃 講座伊始,陳導師以輕鬆的互動問答開場:「同學們,你們今天用過AI嗎?」答案令人驚訝:從手機語音助手、推薦學習影片的演算法、翻譯工具,到課堂上可能接觸的生成式AI聊天機械人,AI早已如空氣般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講者強調,AI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學習機遇,但同時也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便利」與「保護」必須並行。 透視AI時代的潛在風險 陳導師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學生在AI時代最需警惕的四大保護領域: 1.個人私隱的守護者: 風險:AI應用常需收集大量數據(如聲音、影像、使用習慣、位置)才能運作。學生可能在不經意間,於遊戲、學習APP或社交平台上過度分享個人或家庭資訊,成為數據洩露的缺口。 保護之道: 養成「數據最小化」習慣——思考「這APP真的需要知道我的生日、住址或手機號碼嗎?」。仔細閱讀權限要求,關閉非必要授權(如非必須,不開放相簿、麥克風、定位)。提醒家長協助檢視應用程式的私隱政策(即使很長、很複雜)。 2.資訊海洋的導航員: 風險:AI生成內容(如ChatGPT寫的文章、AI製作的圖片影片)可能包含錯誤資訊或偏見,卻以逼真面貌呈現。學生可能難以分辨真偽,或被演算法推送的片面、極端內容影響判斷,形成「資訊繭房」。 保護之道:培養「數碼懷疑精神」。對AI生成內容或網絡熱傳資訊,先問:「來源可靠嗎?」、「有其他證據支持嗎?」。學習交叉驗證資訊(查閱不同可信來源),並了解AI也可能「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幻覺現象)。鼓勵多閱讀書籍報刊,平衡資訊來源。 3.網絡世界的安全盾: 風險:AI技術降低了網絡攻擊和詐騙的門檻。例如: 「深度偽造」(Deepfake):不法分子可能利用AI偽造同學、老師甚至家人的聲音或影像進行詐騙或散播謠言。 精準化詐騙:AI能分析社交媒體資料,量身定制更難辨識的釣魚訊息或情感陷阱。 保護之道:「驗證」是關鍵。對於線上收到的任何索要個人資料、金錢或涉及非常規行為的要求(即使是「熟人」發來的視像或語音訊息),務必透過其他可靠管道(如當面、打電話)進行二次確認。絕不輕易點擊不明連結或下載附件。啟用帳戶的雙重驗證(2FA)。 4.心智健康的護衛隊: 風險:過度依賴AI代勞(如寫作業、解難題),可能削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動機。沉溺於AI營造的虛擬互動或根據演算法推送的內容,亦可能影響現實社交技能、專注力,甚至價值觀(如過度追求演算法定義的「完美」形象)。 保護之道:確立「人為主,AI為輔」原則。將AI視為工具,而非替代品。設定清晰的科技使用界線,確保充足的線下活動、真實人際互動與睡眠時間。家長與老師需關注學生的數碼使用習慣,引導他們反思AI內容對情緒的影響。 家校攜手:共築AI時代的保護網 陳導師特別強調,保護學生在AI時代的安全,家庭與學校的合作至關重要: 開放溝通:家長應主動了解孩子使用的AI工具,與學校保持聯繫。學校可提供相關指引與資源。鼓勵學生分享他們在網絡上的新奇發現或遇到的困惑。 以身作則:家長和老師自身對私隱的保護、對資訊的審辨態度,是最有力的身教。… Read More »福德學校講座精彩回顧:小學生於AI時代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