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素養

學生AI時代的護衛:將循小學談講座

學生AI時代的護衛: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家長座談會回顧

在人工智慧浪潮席捲教育現場的今日,「學生AI時代的護衛」座談會如一場及時雨,為焦慮的家長們點亮一盞明燈。這場講座聚焦於提升小學生家長的「資訊素養」,強調在AI工具普及的學習環境中,家長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數位守門人」角色。以下是精彩內容回顧: 一、AI進校園:新時代的學習革命與隱憂講座開門見山指出AI教育工具已深入校園:從AI作文批改、數學解題助手到個性化學習平台,孩子們的學習方式正在劇變。主講人以數據佐證:「超過60%小學導入AI輔助教學系統」,但同時拋出關鍵疑問: 「當孩子向聊天機器人提問『如何與朋友和好』,AI給出的建議是否合乎倫理?演算法推薦的『個性化』學習內容,是否正讓孩子的視野越來越窄?」 現場家長紛紛點頭,這些問題直擊核心——AI的便利性背後,潛藏著隱私洩露、資訊繭房、價值觀偏差三大隱患。 二、家長必修課:從科技恐懼到智慧護航面對家長的憂心,講座提出「AI時代家長四維護衛術」: 三、親子共學:打造健康數位習慣講座更顛覆「防堵」思維,提倡「共建健康數位生態」: 「與其沒收平板,不如成為孩子的AI隊友!」 現場示範「親子AI創作時間」:教導家長與孩子用AI合作完成特定項目,在過程中討論共同話題。 健康管理實用工具包: 結語:在AI浪潮中揚起守護之帆講座尾聲以航海比喻作結: 「AI是奔湧的浪潮,家長無需畏懼,而應成為孩子船上那面智慧的帆——以資訊素養為骨,以倫理關懷為翼,引導他們在數位海洋中穩健航行。」 會後問卷顯示,92%家長認同「提升自身資訊素養比監控孩子更重要」。這場講座不僅提供工具方法,更翻轉了親職角色定位:從被動的監督者,轉型為孩子AI旅程中的引航夥伴。當我們裝備自己成為智慧的數位護衛,孩子方能真正擁抱科技之光,而非迷失於演算法的迷霧之中。 護衛心法備忘錄📍 個人資料是隱私權:教孩子要好好保護個人私隱📍 批判力是AI時的基要能力:雙源驗證破資訊繭房📍 價值觀是北斗星:AI答案需經多方檢視反思📍 親情是終極防線:每週父母必須安排面對面深度對話 這場講座不是終點,而是家長們守護旅程的起點——因為在AI時代,愛需要以新的智慧來表達。 如果你們的學校或機構也想邀請我們來舉辦工作坊、講座及相關活動,歡迎跟我們聯絡:info@campusaibot.com | 852-3480-7273。

聖公會聖多馬小學家長資訊素養工作坊

築牢家庭防火牆:聖公會聖多馬小學家長資訊素養工作坊紀實

當孩子遞來手機詢問「這條明星中獎訊息能點嗎?」;當祖父母誤轉「醫療偏方」群組連結——家庭數位防線正面臨空前挑戰。今年2月,我司與聖公會聖多馬小學聯手啟動「智慧家長守門人計劃」,透過深度工作坊,賦能家長掌握新世代教養關鍵技能,吸引逾50個家庭踴躍參與。 一、迫切需求:為何家長需要資訊素養? 香港家庭福利會2024年調查觸目驚心: 高達68%學生曾因家長誤信網路謠言引發衝突 不足15% 家庭建立明確數位設備使用契約 工作坊直擊三大痛點: 二、工作坊亮點:從焦慮到賦能的轉化 ▍模組一:破解新世代網路陷阱實戰 ▍模組二:親子數位契約制定工場 衝突情境 共識方案 工具支援 手游課金糾紛 建立「虛擬貨幣預算罐」機制 消費監控APP 熬夜追劇 共簽「睡眠守護公約」 路由器定時斷網設定卡 個資外洩風險 設計家庭緊急通關密語 個資洩露檢測平台 ▍模組三:家庭數位素養健康檢查 家長現場掃描問卷生成家庭數位安全評分報告: 「我們家得分72!最弱項是『隱私設置』,今晚就和孩子重設社交帳號!」——小五生家長分享… Read More »築牢家庭防火牆:聖公會聖多馬小學家長資訊素養工作坊紀實

聖公會基德小學資訊素養講座

培育數位時代明辨者:聖公會基德小學資訊素養講座紀實

當人工智能偽造影像以秒計生成,當網絡詐騙鎖定小學生設計陷阱——資訊素養已成生存必修課。今年春季,我司與聖公會基德小學攜手啟動「數位公民防衛計劃」,為全校師生打造三階段互動講座,賦能孩子掌握「批判性思維」這面科技洪流中的盾牌。 一、教育痛點:為何小學生急需資訊免疫力?香港教育局最新調查揭示警訊:高達73%小學生曾誤點「遊戲禮包」詐騙連結,僅12%能辨識AI偽造的家長語音 傳統教學局限於理論宣導,難以應對: 講座針對三大危機分齡設計: | 小一至小三 | 網路安全自保術| 情境動畫風險雷達|| 小四至小五 | 破除假訊息| AI謠言解剖鏡|| 小六| 數據倫理與創作權益| 版權偵測模擬器| 二、創新教學:從恐懼到賦能的轉化低年級:遊戲化建立安全本能學生化身「網路小特工」闖關「詐騙島探險」:▶ 解剖「免費迪士尼門票」電郵的釣魚破綻(錯字、可疑鏈結)▶ 演練遭遇霸凌時「截圖-封鎖-報告」黃金三步驟同學驚呼:「原來『立即點擊』的閃亮按鈕可能是陷阱按鈕!」 高年級:拆解AI時代資訊戰 教師增能:科技融入跨學科教案 三、永續成果:從課堂到生活的行動講座催化多項校本實踐: 聖公會基德小學分享:「當孩子學會質問『誰創造這訊息?想讓我做什麼?』,才是真正贏在AI起跑點。這套課程是給基德學子的數位生存錦囊。」 四、我們的教育使命深耕教育科技十載,我司堅信「科技良知需從小紮根」。本計劃承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媒體資訊素養框架》,承諾:✓ 每學期提供5所香港小學免費講座✓… Read More »培育數位時代明辨者:聖公會基德小學資訊素養講座紀實

LLM 客服機器人

革新客户服務:LLM 聊天機器人擔任 24/7 客服大使

在數位化浪潮中,客戶服務已成為品牌競爭的核心戰場。傳統客服系統受限於人力、時間與成本,難以滿足消費者對「即時、精準、個人化」服務的渴求。而基於 大型語言模型(LLM) 的新一代聊天機器人,正以顛覆性姿態重塑服務體驗,化身為永不疲倦的「品牌大使」,為企業開創全天候價值輸送的新紀元。 一、突破傳統框架:LLM 的三大變革優勢 1. 深度語境理解,告別機械式問答 傳統規則型機器人僅能回應預設指令,一旦用戶偏離腳本便陷入僵局。LLM 機器人則具備 跨對話記憶與推理能力: 2. 情緒智能:從功能支援到情感連接 LLM 透過 情感分析模型 識別用戶語境中的焦慮、不滿或期待,動態調整回應策略: 3. 無縫人機協作,釋放高價值人力 LLM 機器人並非取代真人客服,而是擔任「智慧前哨」: 二、企業實踐典範:數據驅動的服務革命 ⦿ 案例:航空業的數位服務躍遷 亞洲某龍頭航空公司部署 LLM… Read More »革新客户服務:LLM 聊天機器人擔任 24/7 客服大使

將軍澳培智學校資訊素養學生講座

網路時代生存指南:識別五大威脅與自我防護策略(將軍澳培智學校資訊素養學生講座2025)

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2025年,網路威脅日益複雜化。面對網路詐騙、數據外洩、虛假資訊等風險,掌握防護技能已成為數位公民必備素養。以下是當前最關鍵威脅及應對策略: 威脅一:AI驅動的網路攻擊 新型風險: 威脅二:虛假資訊氾濫 真假難辨的陷阱: 威脅三:隱私數據危機 數據外洩渠道: 威脅四:AI倫理挑戰 技術背後的隱憂: 終極防護:建構數位免疫力 在人類與AI共生的時代,安全取決於三大核心能力: 倫理自覺:在技術應用中堅守人道準則 持續學習:跟進網路安全通報(如WEF年度風險報告) 防禦升級:每季自查設備防護措施 如果你們的學校或機構也想邀請我們來舉辦工作坊、講座及相關活動,歡迎跟我們聯絡:info@campusaibot.com | 852-3480-7273。

AI時代的生涯航海圖

AI時代的生涯航海圖:香港父母如何為子女規劃升學與就業

當「選錯專業比不讀大學更危險」的警鐘響起,香港父母們面臨的不僅是教育改革,更是一場全球競爭力的生涯重定義。2025年高校專業洗牌、AI顛覆職場、大灣區機遇爆發的三重浪潮下,傳統的「高分=成功」路徑已然崩塌。 本文將以生涯規劃為核心,融合升學就業全景視角,為您導航子女的未來競爭力藍圖。 🗺️ 第一部分:生涯規劃——從「填鴨式」到「導航式」的典範轉移 「生涯規劃不是選擇題,而是動態戰略地圖」 香港教育制度長期聚焦DSE分數競逐,卻忽略關鍵真相:AI時代的職涯壽命可能短於大學學制。牛津研究顯示,2030年亞洲逾40%現有職位將重組,這意味著: – 升學選擇必須對接未來產業鏈:半導體、量子計算、低碳科技、生物訊息學將成香港與大灣區融合的核心賽道 – 就業準備需前置至中學階段:香港科技園數據顯示,本地AI企業實習生錄取中學生比例年增120% – 文理分科迷思已死:港大新設「人工智能與人文倫理」跨學科學位,企業明確要求「T型人才」(專業深度+跨界視野) 📌 行動框架:三維生涯羅盤 1. 自我探索層:運用職業興趣測評+AI潛能分析工具,每學年動態定位子女天賦座標 2. 趨勢洞察層:定期了解香港發展藍圖、深港河套區產業政策,鎖定未來5至10年爆發領域 3. 路徑設計層:建立「學術 – 證照 – 實戰」三軌並進計劃 🚀… Read More »AI時代的生涯航海圖:香港父母如何為子女規劃升學與就業

梁銶琚學校資訊素養講座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資訊素養講座:直面數位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在人工智慧(AI)技術高速發展的2025年,數位化浪潮正重塑社會的每個角落。為提升學生應對網路風險的能力與AI素養,我司近日於樂善堂梁銶琚學校舉辦專題講座,聚焦上網安全隱患、資訊真偽辨識、個人私隱保護及人工智慧倫理四大核心議題,吸引逾百名師生參與。以下為講座重點摘要: 一、上網安全隱患:從網路詐騙到AI犯罪講座首先剖析當前網路威脅的複雜性。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報告,2025年全球網路犯罪損失已突破1.5兆美元,且攻擊手法因AI技術加持更趨精密。例如: 講者強調,學生應養成「查證再行動」的習慣,並善用防毒軟體與雙重驗證機制,降低風險。 二、資訊真偽莫辨:從假新聞到AI幻覺AI技術雖提升資訊產製效率,卻也加劇虛假內容的傳播。例如: 對此,講者提出三大辨識原則: 三、個人私隱保護:從數據洩露到AI監控在AI驅動的數據經濟時代,個人資料已成「新石油」。講座揭露常見風險: 講者建議學生採取以下措施: 四、人工智慧素養:從工具使用到倫理反思AI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涉及社會責任與倫理抉擇。講座提出三大素養框架: 講者亦引用北京師範大學余勝泉教授的觀點,強調「學用結合」的重要性——唯有將AI技術融入生活情境(如校園OCR作業系統),才能深化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倫理意識。 結語:擁抱AI時代的公民責任本次講座不僅剖析風險,更呼籲學生以「數位公民」身份主動參與AI治理。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師生透過問答環節,進一步探討AI教育與課程設計的未來方向,展現對議題的深刻關注。 在AI與人類共生的時代,唯有持續學習、保持批判思考,方能駕馭技術浪潮,而非被其淹沒。 如果你們的學校或機構也想邀請我們來舉辦工作坊、講座及相關活動,歡迎跟我們聯絡:info@campusaibot.com | 852-3480-7273。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K-12課程設計框架?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K-12課程設計框架?——從ADDIE到生成式AI的迭代

當ChatGPT在2022年掀起生成式AI浪潮時,美國加州一所中學的數學教師艾蜜莉發現:她花費三週設計的「線性方程單元」課程,學生透過AI工具僅需15分鐘即可掌握核心概念。這並非個案,全球教育者正意識到——傳統課程設計框架已難以應對AI技術的顛覆性衝擊。本文將剖析從ADDIE模型到生成式AI驅動框架的轉型路徑,探索K-12教育的未來樣態。 一、傳統模型的困境:靜態框架VS動態技術 經典的ADDIE模型(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估)與布魯姆分類法(記憶、理解、應用等認知分層),長期主導課程設計領域。然而在AI教育場景中,其侷限性日益顯現: 二、生成式AI驅動的AGAI模型實踐 為突破上述限制,教育科技界提出「分析-生成-評估-迭代」(AGAI)新框架,其運作邏輯如下: 三、教師轉型與技術治理挑戰 AGAI模型的落地,迫使教師角色發生本質性轉變: 結語:在動態平衡中尋找教育本質 生成式AI不是取代教師的「威脅」,而是釋放教育創造力的「催化劑」。未來課程設計將呈現兩大特徵: 正如教育哲學家杜威所言:「如果我們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學生,就是在剝奪他們的明天。」AI時代的課程設計革命,正是對這句話的最佳詮釋。

聖公會聖本德中學AI素養講座

數位公民的必修課:聖本德中學的網路生存指南

當投影PPT在聖本德中學禮堂亮起時,螢幕上流動的數據鏈條正無聲訴說著真相——在這個每分鐘產生2.5億封電郵的時代,中學生們的每次點擊都在參與一場隱形的科技革命。我們公司義務籌辦的「網路生存指南」講座,正是要為這些數位原住民揭開網路世界的生存法則。 「你們的手機殼可能比課本更厚重,但裡面包裹的其實是會行走的數據保險箱。」這場講座的核心課程直指三大生存技能:資訊鑑別力、數據防護術與AI倫理觀。 在釣魚郵件解剖環節,學生們化身網路法醫。我司以真實案例證明:數位世界的危險從不穿著黑袍現身,總是披著合理化的糖衣。 關於隱私防護的討論掀起激烈思辨。「社交帳號是網路世界的身份證影本,而你們正在無擔保外借。」當我們展示某學生IG貼文如何被拼湊出就醫習慣與家庭動線,現場響起警惕的吸氣聲。學生們自發提出「數位身份分層系統」:用二次元頭像經營興趣社群,以假生日設定安全問答,真實資訊只存在加密相簿——這些自保策略的誕生,標誌著年輕世代從數據獵物轉向智慧獵人的覺醒。 AI倫理課堂上演著科技與人性的拉鋸戰。我們拆解AI如何用概率生成「看似真誠的謊言」。「當機器用72小時讀完人類千年文學史,它學會的究竟是語言規則,還是價值觀的排列組合?」這道提問引發的沉默,比任何考試題都更沉重。學生們最終在討論中形成共識:AI是面誠實的鏡子,映照出訓練者潛藏的偏見。 講座尾聲的未來單元,我們預告正在研發的青少年數位護盾系統。這套AI助理能識別潛在釣魚攻擊、調節螢幕使用時間,甚至在使用者準備發送衝動言論時跳出哲學三問:「這句話真實嗎?必要嗎?友善嗎?」當系統演示如何將網路足跡轉換為「數位信用積分」,現場響起恍然大悟的笑聲——原來虛擬世界的品德評量,早已藏在每次的滑動與點擊間。 這場講座最珍貴的收穫,藏在學生們的課後回饋裡。「以前覺得演算法推薦是貼心服務,現在明白那是溫柔的認知牢籠。」「原來拒絕授權可疑APP,就是在網路世界劃下身體界線。」這些覺醒的瞬間,正是我們義務推動數位公民教育的初心。當科技巨頭用「便利」換取數據,用「個性化」餵養資訊繭房,年輕世代需要的不是禁止與恐嚇,而是清醒認知後的自主選擇。 離校後,我司希望這些充滿思辨精神的對話,恰似數位公民意識萌芽的聲響。在這個深度偽造與AI生成充斥的時代,真正的網路生存指南從不在技術手冊裡,而在每個青少年心中逐漸成形的認知防線——那是由批判性思考鑄造,用倫理判斷淬鍊,能在虛實交錯的洪流中穩穩錨定自我的精神羅盤。 如果你們的學校或機構也想邀請我們來舉辦工作坊、講座及相關活動,歡迎跟我們聯絡:info@campusaibot.com | 852-3480-7273。

SKH呂明才小學講座

假資訊遇上真知識——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資訊素養講座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互聯網不僅是信息的海洋,更是小朋友與世界連結的橋樑。然而,這座橋樑上潛伏著一些小小危險,像是不定期出現的「網絡怪物」和「假新聞」。所以,我司特地安排了一群笑容燦爛的電腦網絡安全及人工智能專家,來到香港的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舉行了一場主題為「安全、健康、負責任地使用互聯網」的講座,準備把正能量和知識播撒給這群即將躍入更加廣闊世界的小朋友們。 當天的講座,就像是一次數位的探險,與會的專家首先介紹了什麼是互聯網這個神秘而又迷人的地方。我們的專家們用生動幽默的比喻,讓小朋友們瞬間明白,互聯網就像是一個大遊樂場,既刺激又充滿驚喜,但同時也需要有選擇的智慧。如果不小心滑進了誤區,可能會撞上一個個「假資訊的圈套」,讓自己掉進資訊的深淵。 隨後,講座的重點轉向了人工智能這個熱門話題。專家們把人工智能說得生動有趣,仿佛在說一個神秘的故事,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魔力。他們介紹了的是如何讓機器人聰明起來的,還有那些我們熟悉的工具,比如搜尋引擎和語音助手,都是人工智能的產物。然而,專家也提醒小朋友們,雖然機器人很聰明,但我們更需要的是負責任地使用它們,畢竟「機器人」可不會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要靠各位小朋友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力! 當講座進入尾聲時,我司的專家們特意留出了一點時間給小朋友們提問。不同的問題接連而來,有人問「如果我們在網上遇到不友好的言論該怎麼辦?」專家們耐心解釋,遇到此類情況,最重要的是要告訴大人,保持冷靜,選擇忽略,讓這些不友好的言論隨風而逝。還有小朋友擔心自己的隱私安全,專家們則像父母般溫暖,告訴他們上網時需謹慎對待個人資料,讓他們從小就學會保護自己。 這場講座不僅讓小朋友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還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安全意識的種子。作為義務工作者,我司的專家們非常開心,因為我們希望這些正能量能激勵孩子們在將來升中學時,能更自信地面對各種資訊的挑戰。希望他們能夠安全、健康、負責任地探索這個大千世界,成為未來的網絡明燈,照亮自己和他人的路。 講座結束時,我們留下一句話作為祝福:「當你們在互聯網的海洋中遨遊時,記得帶上你的安全橡皮艇,永遠不要忘記做一個負責任的探索者!」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未來,也能讓他們學會如何駕馭這片充滿挑戰的數位海洋! 如果你們的學校或機構也想邀請我們來舉辦工作坊、講座及相關活動,歡迎跟我們聯絡:info@campusaibot.com | 852-348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