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資訊素養與人工智能教育已成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小童群益會一直致力於推動兒童及青少年的全面發展,近期舉辦的「資訊素養及人工智能公開工作坊」正是這一使命的具體實踐。本次工作坊旨在提升參與者對數位世界的認知,培養批判性思維,並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的倫理與應用。以下是對這一精彩活動的詳細回顧。
工作坊背景與目標
隨著社交媒體、網絡資訊和智能技術的深度滲透,年輕一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假新聞、數據隱私、網絡欺凌等問題層出不窮,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則帶來了新的社會與倫理議題。香港小童群益會意識到,唯有通過教育賦能,才能幫助青少年在數位時代中立足。本次工作坊以「賦能未來·智慧探索」為主題,面向家長及中小學生,通過理論講解、實踐操作與互動討論,深化參與者對資訊素養和人工智能的理解。
活動內容亮點
工作坊為期兩天,內容豐富多元,涵蓋了以下核心環節:
- 資訊素養基礎課程
首日活動聚焦於資訊素養的基礎知識。導師通過真實案例,分析網絡資訊的可靠性與偏見,並教授參與者如何辨別假新聞與虛假內容。一名小學生分享道:「以前看到吸引人的標題就會直接轉發,現在學會了先查證來源和背景,這對我的日常學習很有幫助。」 - 人工智能初探與實踐
次日活動深入人工智能領域,包括AI基本原理、機器學習的應用,以及倫理討論。參與者有機會親手操作簡單的AI模型,例如通過圖像識別工具設計分類程序。另一名小學生興奮地表示:「沒想到AI這麼有趣!我讓電腦認出了我的玩具車,感覺自己像個科學家。」 - 互動辯論與小組討論
工作坊特別設置了討論環節,主題圍繞「人工智能是否應該取代人類決策」。參與者分為小組,從倫理、社會效益和技術限制等角度展開激烈討論。這一環節不僅鍛煉了批判性思維,也促進了跨年齡層的交流。 - 家長專場
針對成年參與者,工作坊提供了部分內容為探討如何引導青少年合理使用網絡和AI工具。我司專家強調:「家長不應一味禁止技術使用,而是通過對話建立信任,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專家觀點與參與者反饋
本次工作坊專家在講座中指出:「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它能提升效率,但也可能加劇社會不平等。教育必須走在前面,讓年輕一代成為技術的主人,而非奴隸。」
參與者對活動給予高度評價。一位與會者表示:「這些內容非常實用,我會將資訊素養的教學方法融入學習,相信能幫助自己更理性地面對網絡資訊。」有家長則分享:「工作坊讓我明白,與其擔心孩子沉迷網絡,不如主動學習和參與他們的數位生活。」
資訊素養與AI教育的迫切性
香港作為國際化都市,數位化程度極高,但相關教育仍處於起步階段。根據香港小童群益會的最新調查,超過60%的青少年曾接觸虛假資訊,而僅有少數人接受過系統的資訊批判訓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迅速普及,但公眾對其倫理風險的認知卻相對薄弱。本次工作坊正是為了填補這一空白,通過實踐與討論,喚起社會對相關議題的重視。
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工作坊取得圓滿成功,但推動資訊素養與AI教育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許多基層家庭缺乏接觸新技術的渠道。其次,教育課程尚未跟上技術發展的速度,需要更多跨領域合作。我司會計劃未來與學校、企業及政府合作,將類似工作坊擴展至社區層面,並開發線上學習資源,讓更多青少年受益。
結語
本次「資訊素養及人工智能公開工作坊」不僅是一次教育活動,更是一次社會啟蒙。它提醒我們,在擁抱技術創新的同時,必須堅守人文價值與批判精神。相信香港小童群益會將繼續扮演先行者的角色,為青少年搭建通往未來的橋樑。正如活動口號所言:「智慧探索,始於當下」,唯有不斷學習與反思,才能在數位時代中立足並引領變革。
通過這次回顧,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與社區的凝聚力。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活動,讓香港的年輕人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匯點上,自信地走向世界。
如果你們的學校或機構也想邀請我們來舉辦工作坊、講座及相關活動,歡迎跟我們聯絡:info@campusaibot.com | 852-348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