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成勞士施羅孚伉儷慈善基金幼稚園教師人工智能講座工作坊回顧

匯成勞士施羅孚伉儷慈善基金幼稚園2025講座

擁抱科技,點亮童心未來

在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全球之際,教育領域正面臨深刻的轉型契機。為賦予前線幼教工作者駕馭科技的能力,並引領幼兒在數位時代穩健成長,「匯成勞士施羅孚伉儷慈善基金」於本年精心籌辦了一場專屬幼稚園教師的「人工智能教育應用講座暨實務工作坊」。這場1小時的深度研習,不僅是技術的啟蒙,更是一場教育思維的革新對話,旨在將AI的潛能化為滋養幼苗的養分,為本港學前教育注入創新活水。

破冰啟航:從疑慮到擁抱,理解AI教育新圖景

匯成勞士施羅孚伉儷慈善基金深信,優質教育是改變生命的基石。在AI重塑世界的今天,幼稚園教師的角色尤為關鍵——我們不僅要守護孩子的純真,更要為他們裝備面向未來的視野與能力。本次工作坊,是基金會支持教師專業發展、擁抱教育創新的承諾實踐。這次活動基調:科技是工具,教育是核心,而教師的專業判斷與人文關懷,永遠無可替代。

首場專題講座由Witernet Limited人工智能專家Wilson Ng主講。面對許多教師對AI既好奇又擔憂的心情,Wilson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剝開AI的神秘面紗:

  1. 破除迷思,建立正確認知:透過生動的幼兒園場景案例(如:AI講故事機器人 vs. 教師生動的肢體語言演繹),清晰闡明當今AI的「能做」與「不能做」。她強調:「AI是強大的資訊處理與模式識別工具,但它缺乏人類教師獨有的情感溫度、即時情境判斷力,以及對幼兒細微情緒變化的敏銳洞察。AI不會取代教師,但懂得善用AI的教師,將更具優勢。」
  2. AI在幼教的定位:輔助者與啟發者:重點介紹AI如何成為教師的「超級助手」:
    • 釋放行政負擔:展示AI工具如何快速生成每週教學計劃草稿、個性化的家長通訊範本、活動流程圖,甚至自動整理幼兒觀察記錄中的關鍵詞,讓教師從繁瑣文書中解放,聚焦教學互動。
    • 啟發教學設計創意:示範如何利用AI圖像生成工具(如DALL-E、Midjourney的簡易版或教育專用平台),輸入如「森林探險主題的學習角佈置創意」、「以交通工具為主題的互動遊戲點子」,瞬間獲得大量視覺化靈感,激發教師設計更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
    • 支援個別化學習:講解適性化學習APP的原理,這些工具能根據幼兒在遊戲中的反應(如配對速度、錯誤類型),動態調整題目難度或提供個別化的提示,讓教師更容易掌握每個孩子的學習節奏與需求。

實戰演練:讓AI工具走進幼稚園日常

工作坊轉向實戰操作,並帶領教師們分組輪流體驗,親手操作專為教育場景設計、符合幼兒使用安全與私隱要求的AI工具:

  1. 「AI創意大師」:教學資源生成實戰
    • 小組任務:利用兒童友好型AI繪圖工具(如Canva Magic Design for Education 或專為幼教設計的簡易平台),輸入描述如「一隻穿著雨衣的可愛小鴨子在彩虹下跳舞」、「充滿太空元素的數字認知海報」。
    • 成果與反思:教師們驚喜於AI快速生成的豐富圖像,並熱烈討論如何篩選、修改這些素材,融入真實課堂的美勞活動、故事板製作或環境佈置中。導師強調「把關」與「轉化」的重要性,確保資源符合教育目標與幼兒審美。
  2. 「AI故事魔法師」:互動敘事新體驗
    • 導師示範如何用故事生成工具(如Storybird 或簡易版AI故事編織器),設定角色(小熊波波)、場景(熱鬧的森林市集)和簡單衝突(找不到回家的路),讓AI生成多版本故事開頭。
    • 教師實踐:各組嘗試輸入不同主題,觀察AI的創意輸出,並著重練習如何引導幼兒「接龍」發展故事,或利用AI生成的圖像作為「故事開端卡」,激發幼兒口語表達與想像力。關鍵在於教師如何提問、引導,將AI產出轉化為互動學習的跳板。
  3. 「AI觀察小幫手」:解讀幼兒行為新視角(倫理討論先行)
    • 此環節著重嚴謹的倫理探討。導師展示AI輔助分析工具的概念(非實時影像):例如,系統可能分析一段時間內幼兒在自由遊戲時選擇不同學習區的頻率、與同儕互動的模式(需極度注重模糊化處理與匿名化)。
    • 小組辯論:圍繞「AI觀察輔助的利弊」進行深度討論。教師們提出尖銳問題:數據安全如何保障?算法會否對特定行為模式產生偏見標籤?是否會削弱教師的主動觀察能力?導師引導共識:此類工具僅能作為「輔助參考」,絕不能替代教師專業、充滿同理心的觀察與解讀,且必須建立在嚴格倫理審查、家長知情同意與透明化運作的基礎上。

火花碰撞:教師回饋與關鍵洞見

工作坊的分享環節湧現出眾多真知灼見,展現幼教工作者務實而前瞻的視角:

  • 「解放時間,回歸育人本質」:「學懂用AI快速生成活動計劃初稿和通知範本,省下的時間,終於能更仔細地觀察個別孩子遊戲時的互動,或設計一個更精緻的探索角落了。科技真正幫我們回到教育的初心。」(陳老師,K2班主任)
  • 「創意催化劑,點燃教學熱情」:「輸入簡單想法,AI就能迸發好多視覺靈感!雖然不會直接照搬,但確實打破了思維慣性。像昨天生成的『海底音樂會』佈置概念,啟發我們設計了結合音樂與海洋生物認知的新活動,孩子們眼睛都亮了!」(何老師,藝術活動統籌)
  • 「倫理紅線,不可逾越」:「關於AI觀察的討論非常必要。再先進的工具,也不能取代我們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感受他們情緒的能力。數據安全更是底線,家長信任不容辜負。」(張園長)
  • 「擁抱變化,持續學習」:「一開始有點怕自己學不來,但實際操作發現很多工具設計得很直觀。關鍵是保持開放態度,願意嘗試,並和同事多交流心得。基金會提供後續資源支援太重要了!」(新手教師王姑娘)

工作坊尾聲,基金會項目總監宣布了具體的後續支持計劃,體現對教師持續成長的長期承諾:

  1. 專屬「幼教AI資源庫」上線:基金會網站開設專區,彙整工作坊講義、精選安全可靠的教育類AI工具清單(附操作指引)、國內外優秀AI幼教案例、以及相關倫理指引文件。
  2. 成立「AI教育實踐者社群」:建立線上平台(如私密Facebook群組或專用論壇),鼓勵參與教師分享實戰心得、提出疑問、相互觀摩學習成果,形成互助共學的專業社群。
  3. 種子教師進階培訓:將從參與者中甄選表現積極者,提供更深入的AI教育應用培訓,培養園所內的科技領導者。
  4. 微型實踐補助金:開放申請小額補助,支持教師將工作坊所學轉化為具體的班級或園所創新項目(如利用AI工具創建個性化學習資源庫、設計AI輔助的故事創作活動等),並要求分享成果。
  5. 持續倫理對話機制:基金會將定期舉辦線上/線下研討,邀請教育學者、科技倫理專家與教師對話,持續關注並探討AI在幼教應用中出現的新議題與挑戰。

結語:以智慧與仁愛,引領幼兒擁抱未來

匯成勞士施羅孚伉儷慈善基金此次舉辦的幼稚園教師人工智能講座工作坊,遠不止於技術傳授。它是一次成功的「觀念動員」與「能力賦權」。在充滿活力的互動、務實的操練與深度的反思中,參與教師逐步卸下了對新科技的陌生與焦慮,轉而看見AI作為提升教育效能、激發創新靈感的巨大潛力——前提是,它必須牢牢錨定在「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本質上,並時刻以最高的倫理標準與專業判斷力為導航。

基金會深信,投資於教師,就是投資於孩子最寶貴的未來。當教師具備了善用科技工具的智慧,同時堅守教育者的仁愛與專業,他們將能更從容地引導懵懂幼童,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不僅學會與科技共處,更能發展出機器永遠無法取代的素養——好奇探索的熱情、溫暖真摯的同理心、創意無限的想像力,以及明辨善惡的價值觀。這正是「匯成勞士施羅孚伉儷慈善基金」致力推動的教育願景:讓科技為教育賦能,讓教育為生命點燈,以仁愛與智慧,共創屬於下一代的光明未來。

如果你們的學校或機構也想邀請我們來舉辦工作坊、講座及相關活動,歡迎跟我們聯絡:info@campusaibot.com | 852-3480-7273。